甘草中新发现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一)
甘草为临床常用配伍药材,甘草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中新甘草化学成分多样,发现至今已发现黄酮、化学和药三萜、成分香豆素、理作二苯乙烯等化合物共400余种。用的研究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进展甘草具有广泛的甘草抗肿瘤、抗炎、中新抗菌、发现抗病毒、化学和药神经保护、成分肝脏保护等药理作用。理作对甘草中新发现的用的研究化学成分、人工合成化学成分、炮制对化学成分的影响以及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甘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清热解毒、化痰止咳、调和药性之功效。其初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距今已有千载史长。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有关甘草的研究方向已由药效活性成分、药效学研究逐渐向药效机制研究过渡。本文总结近5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对甘草中新发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和理论上的参考。
1 化学成分
古语有云,十方九草,无草不成方。甘草,历经千余年用药实践检验,现流传下来的经典方剂搭配,如芍药甘草汤、大黄甘草汤、甘草附子汤、枳壳甘草汤等枚不胜举,均为其疗效之佐证,仅《伤寒论》一部中所载方剂就有约74%的处方使用甘草,足以说明甘草的药用价值。
1.1 新发现的化学成分
据报道,甘草属中已分离检测出化学成分多达400余个,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和三萜类化合物,同时含有香豆素类和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其常用研究模式主要为以HPLC、GC、p H区带、大孔树脂、硅胶、ODS、凝胶、IPL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通过UV、MS、NMR等手段进行检测。近5年来甘草中新发现的化学成分见表1。
1.2 人工修饰的化学成分
研究发现,通过特定化学成分生物合成相关酶编码基因,结合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可在体外利用前体化合物人工合成目标产物,提高产物的产量和质量分数。
同时,甘草中活性成分种类繁多,部分化合物的药理效应仍不尽理想,因此,通过人工修饰化合物并以此增强药效成为中药临床应用的又一突破口。Hu等研究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甘草素缩氨基硫脲衍生物,并通过体外试验对化合物抗肿瘤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甘草素骨架的4位引入缩氨基硫脲官能团可显著抗肿瘤活性,结构见图1中化合物1。Gaur等在人工合成异甘草素和甘草素衍生物的过程中发现,引入醚基和酯基可显著提高药物的降糖活性,结构见图1中化合物2~7。Lin等发现在甘草酸的糖苷处引入氨基酸残基,可有效增强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构见图1中化合物8。
1.3 炮制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材化学成分受产地、气候、土地环境、日照条件、采集方式、炮制方式、贮存条件等诸多影响因素。炮制,作为中药特有的前处理方法,其经热、水、酒、蜜、醋等方式处理,可达到增效减毒,缓和药性之功效。甘草常以生制、炒制、蜜炙为多,其成分含量受炮制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周倩等研究发现蜜炙后甘草中化学成分比例发生改变,葡萄糖与果糖含量增加,新产生了5-羟甲基糠醛,增加了补脾作用。鲁亚奇等通过HPLC比较甘草炒制前后8个药效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发现,甘草炒制后,药效成分较炮制前有所差异,其中异甘草苷、异甘草素均呈上升趋势。Zhang等采用UPLC-MS/MS法考察蜜炙前后甘草中6个生物活性成分体内药动学差异,发现蜜炙后异甘草苷吸收减少,而异甘草素的吸收增加。
此外,同一炮制方法,可能也受其炮制过程的影响产生差异性变化。Ota等以3批野生甘草药材为原料,采用HPLC-ESI-IT-TOF-MSn对生品、炒制和蜜炙甘草样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共有41个峰的面积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12个峰面积与炮制温度呈正相关。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中药杂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三萜,基因,甘草
(责任编辑:知识)
- ·玻璃表面切圆洞有何技巧 玻璃切割机械的结构组成,行业资讯
- ·休战一年?76人CEO否认:状元会在本赛季复出!
- ·2019年中国废弃电器电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 拆解处理产物中CRT屏玻璃占比大,经验交流
- ·厦门首个!新店保障房地铁社区2871套房源年底竣工
- ·我市持续开展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监督性检测
-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台灣是先進半導體唯一來源,對美國安構成威脅|天下雜誌
- ·【治国理政新实践·河南篇】郑州东三环、东五环先后通车 来看看一到五环都啥样
- ·給孩子的理財課:把錢存起來是好事嗎?小心漲價吃掉財富|天下雜誌
- ·欧文自曝夺冠后首先和科比视频 曼巴精神激励我
- ·「一帶一路」大灑幣 新興市場債務危機,中國嚐苦果|天下雜誌